《学会提问》(韩根太)

About 25 min提问book

画了下思维导图

https://gaoqisen.github.io/GraphBed/202107/20210710220359.png

一、自我赋能

1.1 能客观的看待自己吗?

幸福不是别人给的,需要自己去寻找。作者用故事说明了客观的了解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想要了解自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就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并给出了一些审视自己的问题,我自己给自己回答一下

  1.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我觉得我是一个不善言辞、木纳、怯场、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2. 你认为这样的根据是什么?
    • 在工作中唯唯诺诺,不是自己的问题缺像是自己的问题一样,经常缺乏沟通导致频繁返工。生活中的朋友寥寥无几,朋友之间的话题也特别少。家人的沟通除了日常再无话题
  3. 你现在的样子是你真正需要的吗?
    • 不是
  4. 你从周围人中经常听到的评价是什么?
    • 老实人
  5. 你身边有跟你说逆耳忠言的人吗?如果有,他们都说了什么?
    • 有! 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不要多想
  6. 如果有一个可以摧毁你的致命缺点,你认为是什么
    • 怯场
  7. 如果你要改正那个致命缺点,你认为需要怎么做?
    • 我认为要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和同事沟通,尝试公开演讲(打死不敢)
  8. 你害怕什么?
    • 我担心自己说的不好其他人觉得我是一个没用的人。不会说话的时候最容易说错话,说错话之后给别人造成不必要负担。有时有担心打扰到别人
  9. 你所期望的未来的自己是怎样的?
    • 希望未来是一个不怯场,能在公共场合侃侃而谈的人。(光明磊落)
  10. 如果要改变自己,你希望如何改变?
    • 先多和别人沟通,问一下别人的看法。给出几个建议,然后自己勇于尝试。制定计划和目标,然后逐步完成,不然又只是摘抄了一次。

1.2 我真的渴望改变吗?

变化的三大核心要义:渴望、承受痛苦、新的习惯。为了得到自己渴望的变化,需要承受相应的痛苦才能养成新的习惯。这本书用了一个减肥的例子去描述,如果要减肥必须要对瘦下来的渴望非常强才有动力进行减肥,在减肥的过程中要承受运动和忌食的痛苦并且养成习惯之后才能减肥成功缺一不可。如果三天晒网两天打鱼那肯定是不行的。并给出为了改变必须提出的问题:

  1. 我真的渴望改变吗?
    • 很渴望改变(内心深处想要得过且过)
  2. 我能承受痛苦吗?
    • 能,就算失眠也不怕
  3. 我能养成新的生活习惯吗?
    • 不确定,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有一个好的计划并且按照计划执行 下去,已经有好多计划都没有执行了,对自己很失望

实现改变的问题:

  1. 你现在想改变吗?
  2. 你有迫切改变的动机吗
    • 有,改变之后工作能回更强
  3. 你想改变什么?
    • 怯场
  4. 为了改变你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 需要面对尴尬、需要打扰别人、需要不在乎他人的看法、需要直面自己的懦弱
  5. 现在是改变的最佳时机吗?
    • 是(一直想要改变,但是一直不知道怎么做)
  6. 不管是自身还是周围,预计在改变的过程中会有怎样的阻碍
    • 最大的阻碍就是拖延症和害怕
  7. 通过改变能得到什么?
    • 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也会生活的更开心幸福
  8. 如果改变失败,你会失去什么?
    • 什么都不会失去,最多就是当天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时间久了可能自己都不会记得这个事情了)。
  9. 有谁可以帮助你改变?
    • 朋友
  10. 为了改变,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 把这篇笔记发给朋友,请朋友监督我

1.3 你有目标吗?

自己的目标就像是导航的目的地一样,只有设定好了目的地,才能用更好更快的路径抵达。如果没有目标就会经常迷茫不知所措。目标是最好的激励手段,有了目标你就会一骨碌爬起来坐到书桌前,目标使人成长。

  1. 你有制定目标并取得相应成就的经历吗?
  2. 如果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过目标的话,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 目标不是迫切需要的、拖延症
  3. 要克服失败,你最先需要做什么?
    • 克服拖延症、拒绝玩手机
  4. 现在你的目标是什么?
    • 改变怯场
  5.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你认为这次需要做出那些改变?
    • 工作的过程中多分析,多总结,并发出自己的看法。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是自己的问题要学会拒绝。在公开场合说话时先事前准备
  6. 你认为好的目标是什么?
    • 好的目标能让自己成长,能让身边的人快乐
  7. 你认为现在的目标在人生中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
    • 这个缺点从小就伴随我一起长大,它根生蒂固的影响着我,从小时候的不积极发言到现在从未改变过。这个目标是我目前为止最最的,它能改变我的一生
  8. 如果不是以现在,而是以整个人生为基准,你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 最终目标是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1.4 你现在被束缚在哪里?

大概的意思是讲不要被自己束缚,一个哥白尼的故事,开始的时候一直一地球为中心去推理星系但是一直都不对。之后换了一种方式以太阳为中心推理后一切都利理所当然(日心说的开始)。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可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1.5 站在未来,向现在的自己提问

人生有很多个决定,读书还是工作,运动还是玩手机,看书还是玩手机,结婚还是过几年再说等等问题。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已经年迈80了,在这个时候如果给现在的自己做决定的话会选择什么?这样可能就有一种新的选择,产生新的故事

1.6 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难

书籍中说大多数情况下问一个人“你有什么问题吗?”,通常得到的回答就是“没有问题?”, 那么这种情况下提出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是在问了很多个问题被一一解答之后那倒是没什么问题,就怕一直什么问题都没有,然后一问什么都不知道,针对后者就需要多提问,提出问题之后就会有相应的解决问题方案。在解决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学到很多东西,总比什么都不问要好太多

1.7 质疑是理所当然的

去质疑各种事情,夫妻之间吵架是正常的吗为什么不可以不吵架。别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就是对的吗?我们有相反的意见去反驳吗?反驳的观点靠谱吗?只有对任何事情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去审视,不盲目的相信就可能有新的收获

1.8 提问要有知识储备

如果一无所知,当然就不会有问题,只有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才会有相应的问题,问题解决之后就理解了问题,理解之后就可以有自己看法去质疑问题,然后有新的收获。因此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多看书,多了解,主动探索已知和未知的事情

1.9 我经常提的问题

你说的什么意思呢?我没听懂!能再说一遍吗?

  • 为了减少沟通成本,不理解对方意思的时候一定要再次询问

核心是什么?

  • 对方说了一大堆不明确的话,可以问清楚最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

如果是我,我怎么做?

  • 想一下自己怎么做之后,就很容易理解对方

得与失是什么?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一下得与失之后有利于提供提问的素材

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 理清楚正真重要的东西后才能搞清楚怎么做才是最理想的情况,也能搞清楚为什么做这件事情

1.20 重新定义问题

经常会出现问题定义不清楚导致和他人产生沟通的情况,这种情况我觉得就需要重新问题问题,把问题的描述定义清楚之后沟通起来就会顺畅很多

二、拉近关系

2.1 提问是沟通的桥梁

人与人之间都有一扇铁门,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不会自己先打开这扇门。而打开这扇门的最佳方法就是打招呼、搭话以及提出相关的问题。家人之间的沟通、朋友之间的沟通、工作上的沟通都是这种情况。多提一些问题然后一起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作者描述了他和出租车司机的一段经历,作者只不过是想出租车司机提出了一个“这个音乐真好听,您是做过音乐方面的工作吗?”,之后就能和出租车司机沟通

2.2 提问是最好的社交手段

如果通过别人认识到一个陌生人,你知道怎么不会得罪他吗?就是不问任何问题,对他视而不见,那对方会多尴尬。但是提出问题之后可能就会有其他意想不到的收获。作者也描述了好几个都是讲通过提出问题后获得好的回响的经历

2.3 用问题打开话题,转交对话主导权

想要做到擅长闲聊,需要注意以下三点:提出好的问题、学会倾听、做出积极反应。作者给的故事是他向一位出书的大企业退休高官提出了一个问题“出一本书并不容易,您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之后就是这位高管的回答,期间只需要做到倾听并做出积极反应即可。和对方第一次见面时,最好避开生硬的话题,不要直奔主题,应对谈有关对方的事(与其自己淘淘不绝,不如对让对方说话)

2.4 好的问题让人产生好感

好的问题就是与见面对象有关的问题,就是他所感兴趣的或者他擅长的领域,尽量避免谈论他不喜欢的、负面的以及政治方面的话题。好的问题会持续产生新的问题,在问答过程中,双发会变得更加亲近,这才是最大的快乐和收获。

2.5 解决对话障碍的提问

没有提问的对话不是对话,只不过是单方面的见解。如果对方没有话语空间,则无法提出问题。也就是需要给对方留出提问的空间,对方才能反向提问。作者认为最佳的留出空间的方式就是提问,先自己给自己提问产生话语空间,之后在给对方提问。**只有产生“我的想法是错的,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些什么,我想理解的更多”**等想法时,给对方留有话语空间,对方才能提问

2.6 换位思考

书中举例了一个叙利亚的事情,一个记者提出了“美国要攻打叙利亚,如果我是叙利亚人民,我会怎么想?叙利亚要如何避免美国的攻击”。 大多数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的思考,在需要问题的时候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一下问题,可能想法会发生改变

2.7 把问题准备好

见面是一切从相遇的开始,不管是新的机会,还是人生领悟,或者赚钱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现的,因此见面需要高度重视,让见面变得有价值。为了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见面之前多了解对方,然后准备好问题。

2.8 精心准备的提问提升对话格调

有空的时候可以想一下如果自己就见到了自己最崇拜的人,会提出什么问题?可以把这个问题提给其他的人,就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人。尤其是记者采访的时候,只有经过精心准备的提问才是一个好的访谈。不要觉得刻意准备就是不好的事情(有的人觉得刻意之后就不是正真的自己了),刻意准备才能突出朋友的重要性。不刻意才是忽略朋友

2.9 提问是关心和关系的纽带

关系是什么呢?作者通过繁体字关系解释为“只有打开门闩进入,关系才能开始”。在他人打开我的心门进入之前,首先得我敞开心门,如果我把心门关闭着,那么关系就结束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就是关心对方,关系他人是最好的社交手段。而关心和关系的纽带就是提问。当关心他人,对他人产生兴趣的时候,你就会产生疑问,产生疑问之后就可以提问了。若不关心,则不会产生好奇。之后作者提出了提升兴趣的提问:

  • 最近对哪一个话题最感兴趣?
  •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你做过那些事
  • 以前关心过,但是现在感觉索然无味的话题是什么
  • 有没有长久不变的话题领域
  • 最近比较关注的领域是什么
  • 你现在身边的人最关心的是什么
  • 你和身边的人关注的领域相似吗
  • 然后更有效的利用自己的兴趣

2.10 提问的搭档“倾听”

万物皆成双成对,男/女,昼/夜,车轮等,提问和倾听就是一对。有倾听才有收获、只有倾听才能赢得人心、只有主动洗耳恭听对方才能娓娓道来。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对话更活跃。

三、优化工作能力

3.1 提问可以为你导航

思想转化行动,行动转变为习惯,习惯成就个人。人生始于思考,基于兴趣,一个人思考什么就会提出什么问题,关注什么就会造就其人生。书中说如果你经常关注优秀员工的,经常思考优秀员工的种种,然后你自己就会慢慢发生改变,之后就成为了优秀员工

3.2 找出有意义的提问

有意义的人生一定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书中的例子就是一个老母亲一直老年痴呆,之后她的儿子发生了意外需要他人照顾,由于情况特殊则只有老母亲才能去照顾。之后老母亲的的老年痴呆也好了,因为她的生活被赋予了意义。如果生活有意义,那么他可以承受一切。如果没有意义,那么任何事情都无法忍受。那提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意义的问题则不如不提

3.3 自我发展阶段: 知、识、见、解

“知”就是知道的意思,“道”就是说出来,那么知道的意思就是了解之后可以说出来,如果说不出来那么就等于不知道

“识”就是写作的意思写作可以锻炼自己的思想,观点等,也可以把他传递给他人。写文章是需要先胸有成竹之后,在有欲吐之言,并需要把思绪和想法整理清楚而去自己头脑中的概念明确之后才写的出来

“见”就是你意见的意思,一个没有主见的的人就会盲目的听从他人的想法,或者把从某处了解的一知半解的知识认为是真理,而去不接受其他任何好的意见。意见不会凭空产生,它是学习的产物,见识和眼界越多,意见就会越多。

“解”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就算是遇到复杂的问题也能镇定自若。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就会掌握不同的解决办法,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会不慌不忙

《1948》里面描述的世界里面不能思考,不能表达,不能写日记。这样人就容易变成傻瓜,傻瓜容易被控制

3.4 不会提问的四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长时间不提问就养成了习惯,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遇到好奇的问题就不断提问去激活“提问肌肉”。

第二个就是害怕提问之后被认为是无知的人,不懂就问会让人进步,而不懂不问就会一直无知下去。即使出错被误解也依然要不断提问

第三个就是因为非常不理解,如果真的是一点都不了解那就需要自己补充相关的知识了。

第四个就是自以为非常了解,偶尔问问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不知道一定不要装作知道,那样就没办法进步一直持续下去多半会变成无知的人

3.5 向自己提问

讨厌某事和想要得到某物时截然不同的两件事,讨厌不会带来改变,也无法让人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到想要得到的事物上,不要被讨厌的事情左右思想。不会提问就意味着不知道自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可能会把重心放在讨厌的事物上。那样就无法让人成长。记得要把重心放在想要得到的事物上

3.6 精简提问

如果一句话就能表达的事情,为什么需要写那些冗长的文字。文字越多就越容易让人不清楚文字的意义。提问的时候就需要自己先想清楚提出的问题是否可以精简,精简之后的文字是否更能表达清楚问题的本质。读书越多,阅读理解的能力就会越强,词汇量就会越来越丰富,不知不觉就会理清楚想法。

3.7 得失的两面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每件事的都有两面性,得到什么的就会失去什么,同时失去什么也会相应的得到什么。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要思考一下另一面,那样你的视角就会有不一样的转变

3.8 用领导者的角度来提问

领导拥有思考和质疑的能力,想要把事情做好我觉得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质疑它然后完善,一直持续这种方法直到事情变为当前最完美的状态。再就是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了问题就会有相应的思考,之后就需想相应的解决办法。了解本质、懂得轻重缓急、能够客观的看待未来和现在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思考的质疑的能力

3.9 为什么不尽力

时常可以问自己为什么不尽力,这样可以了解现状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塑料在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刺鼻的味道,但是燃烧干净之后就会变的干净。如果不尽力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让自己和他人都难受。如果尽力后就了无遗憾,也会变得非常干净。最好的生活就是,就算生活只有一年可活现在的生活也是最好的

3.10 耀眼的失败胜过平凡的成功

失败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如果不想重蹈覆辙就要吸取其中的教训。失败后就会努力学习,比如考试如果考通过之可能就不会在拿起之前的书本看了,但是没有考通过的话就会一直复习下去,可能最后学到的知识比一次性考过的知识要多很多。下面是一些从失败中汲取智慧的问题

  • 最近那件事情遭遇了失败
  • 觉得这件事情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 如果没失败现在会是什么情况
  • 因为失败获得了什么好处
  • 经历过失败的其他人怎么克服这些失败的
  • 目前为止里经历过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 那次失败让你产生了那些变化
  • 那次失败之后你做了那些努力
  • 那次失败之后你领悟了那些教训
  • 你朋友失败了你想给他什么建议
  • 人生就是在失败和成功中交替进行的,为了应对下一次失败你想说些什么

四、增强领导力的提问

4.1 用问题打动对方

领导不可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可用问题调动员工的参与度,让他们开动脑筋。比如美国的“本福尔德号”的一位军官就想军官提问“你们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如果你得到了授权,你想怎么整改”。通过这个问题以及后续的整改让这个海军战舰变成了所有军官最想待的战舰。

4.2 领导因该如何提问

发展前景不是公司给予的,而是自己需要在工作中寻找的。 书中举例了一个提问的故事,说以前有个领导总是给员工下达指令分派任务其他的就不管不顾只是最终看成果,但是新的领导上任之后就问员工工作了多久、在相关行业是不是韩国最棒的人,在全世界是不是最棒的,如果满分是10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那么明年的今天你打算提升多少分?这种提问的方式能让员工自己思考,不是别人逼去完成事情的,这样两种不同的情况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4.3 提问的三个前提

第一是谦虚,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不能把握情况之前,毫不犹疑的说“不知道”才是好的领导

第二是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他人才会真心实意的回答问题,嘲笑他人是不会提出任何问题的

第三是自我训练,只有经过自我训练的人才能提出好的问题。自高自大、信口开河的人是不会提出好的问题的

4.4 提高工作效率的首要原则

父母或者老师等权威的人士总会习惯性的强求他人做某事,结果就是难以持续。没有人会在被强迫后改变自己的想法或者态度。强迫他人做某事是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并且这样只需要发泄自己情绪而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比起单方面的意见或者主张,提问会更好。

4.5 团队中的个人心理安全感

人通常不会轻易提问的,甚至不想回答问题。当人们觉得不会回答问题就是最安全的时候,就没有人在开口。因此营造出自由交流的氛围就是最重要的心理条件,让员工能放下心理包袱,不看任何人的眼色,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是最重要的

4.6 工作的本质是什么

忙碌的生活容易使我们主客颠倒,忘记事物的本质,而把时间花在细枝末节的事上。这样就会让工作变得一盘散沙,故需要经常回顾事情的本质是什么

4.7 没有反省的领导没有未来

自我反省需要独处,需要冥想的同时冷静的审查自己,需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待自我。最好的反省是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也进行反省就会越来越好,最不好的反省就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还不进行反省。自我反省的问题

  • 努力后没有取得成功的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 没有怎么努力确得到意想不到成果的事情是什么,你觉得为什么
  • 如果发展顺利|遭遇困难,你预计持续多久,什么原因
  • 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需要改善
  • 为了实现自我发展,需要怎么做?优先级?
  • 为了实现目标,自身需要什么力量

4.8 提高面试质量的问题

最好不要问可以预测到标准答案的问题,也不要问从书本上或网上容易了解的问题,这是在浪费时间。可以通过提问对公司了解多少,用一些体系化的问题去问?有没有做过网上营销等

4.9 提问是最佳激励工具

当被询问自己的意见的时候,通常人们的心情都是最好的。提问是打通交流通道最有效的方式,提问可以激励员工,交流彼此想法,让公司充满活力

4.10 回应提问的四项原则

第一,提问之人的用意,有可能提问的人不会将意图明确出来。最好问一下提问人的意图

第二,没有必要对所有问题都做回答,有些人只是习惯性的提问为了表现自己,并不是为了好奇提问。这种问题完全可以不予理会。

第三,如果问题不明确的的时候,可以通过反问来抓住明确的含义。

第四,提问超出范围,这种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明确的拒绝,我们无法回答所有的问题,当不知道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说不知道

4.11 通过提问限制条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限制,个人和公司不可能都是万事俱备的的,但是很多都是在有很多限制的条件下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事情。为了提高效率,我们需要提出一些限制办事的条件比如:

第一、提出限制时间的条件,给出无限的时间可能不会打造一个无懈可击的产品,反而可能给力无限的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如果给出了时间限制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第二、提出限制空间条件的限制,长篇大论和脱离带水的问题都不是受人喜欢的,比如一个会议如果限制在10分钟之内可能会精简很多的冗余事情

第三、提出减少费用的条件,创新常常是在提出某些无理要求的情况下发生的

4.12 转换视角的问题

有三种提问可以让我们用陌生的眼光审视熟悉的概率

第一种、提问事物的共同点,这样可能会有新的见解

第二种、提问事物的反义词,比如爱的反义词是什么呢?一般大家都回答是“很”,其实不是,“爱”的反义词是“漠不关心”。

提问的目的之一就是明确概念。在互相提问的过程中,曾经模糊的想法会变的更加清晰。

Last update:
Contributors: gaoqisen